春节将至,年夜饭是众人期盼的重头戏。这几天,北京交大后勤集团总经理翟儒和同事们正忙着为今年寒假留校的师生们准备年夜饭。他笑着说:“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两天,同学们都可以免费吃饺子,管够!”
北京交大土木水利专业研一学生郑晨玮第一次留校过春节。他的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本来是打算放假回家的,和老同学也约好了见面时间,结果计划没赶上变化。”他遗憾地说,“因为疫情的原因,父母和我商量了好几次,最终决定退掉高铁票,留校过节。作为一名大学生,主动响应不离京、少聚集的号召,是我应当做的。”
郑晨玮没想到的是,得知他不离校后,导师第一时间发来问候,辅导员一对一了解情况,学校的防疫物资也及时送达。“心里的那点小情绪被这些暖心的关怀稀释了。”他说,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照常开放,特别适合静下心来学习充电。
翻看郑晨玮的备忘录,每天都安排得有序紧凑,或手不释卷,或温故知新。他的笔记本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记录,有些是导师给出的科研建议,有些是自己的阅读心得。他说:“每天都过得格外充实。”
翟儒介绍,包括郑晨玮在内,今年寒假,该校因疫情、科研、实习等原因留校的学生有上千人,他们分布在34栋公寓楼,后勤集团700多人坚守岗位,为师生提供24小时不断线服务。
北京交大的5个食堂正常开放,为留校师生们精心烹制着“家”的味道。中午饭点,郑晨玮走进食堂。工作人员温馨提示:“请您戴好口罩。”完成扫码,测量体温正常后,郑晨玮顺着单向导流带,先洗手,再取餐。
餐厅里,冬日的暖阳洒在地面上,部分窗户敞开着,清冽的微风不时吹进来。餐桌上,摆放着“十”字挡板,为每一位用餐人隔出了一方小天地。每逢有人用餐完毕起身,保洁员会立刻走过去,清洁桌面。翟儒说,北京交大食堂已启用食品原材料可追溯系统,从采购、提货、入库到出库、加工等环节,均扫码记录。
“一切都挺好的,能想到的学校都替我们想到了,您就放心吧。”隔着小小的屏幕,郑晨玮每天给父母报平安。他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一家三口分处两地过年,这种体验很独特。“这是我的小家为防疫做出的努力,我身边的人都在做着各自的努力,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来源: 北京晚报(记者 任敏 和冠欣 摄)